技术文档

您当前的位置:
发布日期:2025/4/17 16:36:00

溶解性无机碳(DIC)的碳同位素组成(δ¹³C)是研究水体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,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样品前处理流程的规范性。本文档详细规定了水样采集、DIC提取、纯化及同位素质谱分析前的标准化操作步骤,重点控制酸化条件、气体纯化和记忆效应等关键环节,确保δ¹³C测定精度优于±0.2‰(相对于VPDB标准)。本方法适用于淡水、海水及地下水等环境样品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。

 

1. 适用范围

 

本流程适用于天然水体(包括海水、淡水、地下水等)中溶解性无机碳(DIC)的δ¹³C分析样品制备,涵盖以下步骤:

  • 样品采集与保存

  • 无机碳提取

  • 纯化与转化(CO₂制备)

  • 同位素质谱(IRMS)进样前处理

 

2. 实验原理

 

通过酸化释放水样中的DIC(包括CO₂、HCO₃⁻、CO₃²⁻),经高纯氦气载带通过冷冻纯化系统,最终转化为CO₂气体供同位素比值质谱(IRMS)分析。

 

 

3. 仪器与试剂

 

3.1 主要仪器

 

设备名称

规格要求

真空提取线

耐压<10⁻³ Pa,含液氮冷阱

气体质谱仪

分辨率>100(如Delta V Advantage)

微量注射器

50-100 μL(精度±0.1 μL)

水浴锅

控温精度±0.1°C

 

3.2 关键试剂

 

试剂

纯度要求

磷酸(H₃PO₄)

85%,δ¹³C本底已知

高纯氦气

>99.999%

液氮

工业级

无水乙醇

色谱纯

 

 

4. 操作流程

 

4.1 样品采集

 

  1. 采样容器

    • 使用棕色玻璃瓶(预先用10% HCl浸泡24小时)

    • 避免气泡,满瓶采样(顶空<2%)

  2. 现场处理

    • 立即过滤(0.45 μm GF/F滤膜)

    • 添加饱和HgCl₂溶液(终浓度20 mg/L)抑制微生物活动

 

4.2 实验室预处理

 

  1. 样品转移

    •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分装至20 mL顶空瓶

    • 记录pH、温度等参数

  2. 酸化释放

 

4.3 CO₂纯化

 

  1. 冷冻分离

    • 通过-80°C乙醇冷阱去除水汽

    • 液氮冷冻(-196°C)捕获CO₂

  2. 纯化循环

    • 重复冷冻-抽气3次

    • 最终收集于5 mL样品管

 

4.4 质谱分析准备

 

  1. 压力校准

    • 使用标准CO₂(δ¹³C=-3.5‰ vs. VPDB)校准

    • 进样压力控制在0.8-1.2 bar

  2. 空白校正

    • 每批次运行2个实验室空白(超纯水+同批试剂)

 

5. 关键控制点

 

5.1 误差来源控制

 

误差类型

控制措施

同位素分馏

酸化温度严格控制在40±0.5°C

交叉污染

样品间隔用高纯氦气冲洗3分钟

记忆效应

每5个样品插入标准品监控

 

 

5.2 数据质量控制

 

  • 精密度:平行样δ¹³C差值≤0.2‰

  • 准确度:NBS-19标准物质回收率98-102%

 

6. 注意事项

 

  1. 采样阶段

    • 避免使用橡胶/塑料部件接触样品

    • 河口样品需记录盐度梯度

  2. 实验操作

    • 磷酸注入速度需恒定(0.1 mL/min)

    • 液氮纯化时防止O₂冷凝(保持系统真空)

  3. 长期储存

    • 酸化后样品可-20°C保存14天

    • 未处理样品需24小时内分析

 

7. 故障排除

 

问题现象

可能原因

解决方案

质谱信号不稳

水汽残留

延长冷冻时间至45min

δ¹³C值偏正

酸化不完全

检查磷酸新鲜度

峰形拖尾

系统泄漏

氦质谱检漏

 

 

8. 参考文献

  1. USGS TWRI 5-A9 (2018)

  2. Marine Chemistry 115(1): 110-123

  3. ISO 5667-3:2018水质采样标准

:本流程适用于δ¹³C分析,若需¹⁴C测年需改用真空封管法提取DIC。

上一篇:土壤氮同位素测定中KCl纯化技术研究 下一篇:同位素气体样品采样中气体采样针的选择指南